本文來源:中國水工業網
人均1000立方米,這是國際公認的缺水警戒線。而100立方米的人均水資源量,早已使北京成為全世界*缺水的大城市之一。
盡管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早已達到了臨界點,但在北京市居民家庭里,都不會感覺供應緊張,無論何時擰開水龍頭,清澈的自來水都會噴涌而出。
在此背后,是一系列破解難題的戰略舉措。北京市不僅下大力氣加強多水源調度、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,還不斷完善水質監管體系,確保城市用水安全。
密云水庫是京城*大的“飲水盆”,為了保證水庫的水質和水量,從2007年起,上游地區的10.3萬畝稻田改種玉米等節水型作物,除去河流蒸發與徑流損失,這一工程每年至少為北京“囤水”5000多萬立方米。
本地應急水源地工程和外流域調水工程,是增容城市用水的做法。目前,共有9種水源進入北京供水的市政管網。有專家表示,盡管這一做法屬于迫不得已,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這種互聯互調的水源格局,可以有效規避突發事件帶來的風險,提高城市供水安全系數。
缺水的局面還使得北京市不斷加大水資源的利用效率。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浩說,北京水資源利用效率指標不但在全國*高,還比肩美國、日本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。換句話說,創造同等的GDP,北京市只需消耗與美國同樣多的水。
據了解,自2003年起,北京把再生水納入全市年度水資源配置計劃中進行統一調配,2010年再生水年用量已達6.8億立方米,所占供水比例已由8%提高到19%,成為北京不可或缺的水源。為了推廣和鼓勵使用再生水,北京不但多年維持再生水價格1元/立方米不變,使用再生水的用戶還免繳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。
為了通過更多渠道留住水、用好水,早在七年前,北京市便把防汛改叫“迎汛”,將汛期雨洪化害為利。今年汛期,城市的雨洪利用工程共攔蓄雨水3559萬立方米,相當于近18個昆明湖的蓄水量。此外,城市河湖在汛期攔蓄利用雨水4199萬立方米,為“綠色北京”的構筑增色不少。
與此同時,雨洪利用還深入服務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。記者走訪發現,密云、懷柔、房山等海拔高、溝密坡陡、土層瘠薄、植被稀少的地方,多采取整溝平地、封山育林、引種牧草等綜合措施,實現了緩洪攔沙、除害興利,使荒溝變成了林糧并茂、花果飄香的錦繡山川。
針對不同水源的混合以及水質較易出現的季節性變化,北京市都會及時調整生產工藝,切實做好水供應的保障工作。而面對戶外供水管網破損等意外,搶修單位都備以雙套搶修隊伍,利用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統和GPS衛星定位系統等科技手段,提高反應速度。
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Hangzhou Jingda Electronics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64465號 浙公安備33011002010018號
By:Doing